高考志愿填报问一问 (高考志愿填报:最大的天坑到底是什么)

2023-10-15 22:10:31 35
admin

填写高考申请表时最大的陷阱不是你选择了新闻专业还是生物化学,而是你在面对人生的这个重大决定时不知道如何理性地做出决定,而不是依靠片面的信念,线性思维,接触一些极端的观点。被胁迫。

——————————

近日,到了高考报考的时候,张雪峰的一句“把孩子打晕了也不报新闻专业”的笑话在网络上疯传,引起很大争议。有人认为他说的是实话,是行业良心。敢于说真话的人应该受到保护。重庆大学新闻学教授张晓强发出“炮轰”,呼吁大家不要被张雪峰这样的网红“忽悠”。张教授认为,新闻专业是文武双全的。你可以自己创业,可以去各大互联网公司,可以考公务员,也可以去国企。是一个可以吸引就业的专业。他还举了一个学生毕业后表现良好的例子。

我们不用担心新闻专业是不是天坑专业。这里很让人困惑的是,人们在讨论申请的时候,往往会讨论外部环境怎么样,哪个专业冷门,哪个专业热门,哪个专业热门?不管就业率如何,很少有人关心孩子们怎么想,自己的特点,喜欢什么科目,擅长什么科目。在决定一个人最终从事什么专业和职业时,难道不应该同时考虑外部和内部因素吗?我们不是一直在哲学课上学到外在因素必须通过内在因素起作用吗?

原因很简单。金融和计算机都是热门专业,职位也很多。但孩子也必须能够喜欢学习、有动力、能够学好,不是吗?否则,无论多么热门,对于一个不喜欢这个专业和行业的孩子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概率不能直接推断到每个特定个体。

说到盲目追热点、盲目追高概率,就像我们去商场购物一样。当我们看到一个地方有很多人在排队时,很容易得意忘形,买了一堆自己根本不用、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回家。或者也许我穿了一双好看、穿在脚上很好看的鞋,但是却伤了我的脚。

“高分诅咒”

我们来看看2020年两位网红候选人杜青云和钟芳蓉的对比。

2020年湖南省理科高考状元杜庆云高考总分718分。之所以成为网红考生,是因为杜青云2016年第一次参加高考,以704分的高分获得湖南省理科第二名,考入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学士。到了大三的时候,我选择了退学,重新读书。这次又得到了很高的分数,大家都惊呼“王者归来”。

经济管理专业很受欢迎。让杜青云进入光华管理学院,是他父亲的决定。 “毕业后去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年薪几十万元。”我想很多人都会认为这就是自己梦想的“康庄大道”。

说到这里,我想提一下经济学教授周立安写的《中国大学的“高分魔咒”:高考尖子聚集在经管学院》一文。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根据他身边学生的情况。所谓“高分魔咒”,就是很多考生在填写高考申请表时,并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分数越高,考生的选择就越多,就越容易陷入同伴压力、家长和老师的陷阱。期待热门管理专业的相聚。聚集的人越多,说明其实有相当多的人不喜欢或者不适合这个专业(职业)。这就是高考申请的“高分魔咒”。

来自湘西小镇的杜庆云就陷入了这个“高分魔咒”。进入学校后,他很快发现自己不适合这个领域。做了很多努力后发现没有效果,他变得郁闷起来,没完没了地玩游戏。多科不及格,大三时从北大退学。办理手续时,老师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不喜欢这个专业。”

2020年,他获得了更高的分数。在填写高考申请时,杜庆云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清华大学新雅学院。人文课上,他有一种获得感。有时他会灵光一现,想到几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他觉得“很有趣”。

当年另一位网红考生是钟芳蓉,他在湖南高考文科中以总分676分排名第四。虽然她不是状元,但仍然被热议,因为这个孩子可以选择学校和专业。她选择了北大相对冷门的考古专业。

有人不理解她的选择,认为“考这么高的分数,太浪费了”、“农村孩子家庭条件不好,为什么不选热门专业呢?”或者他们没有被社会打败。” “梦想是为穷人准备的,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被认为是一种奢侈。先填饱肚子,再去追逐梦想。”“这个专业没钱。”显然这样评论的人并不知道杜青云之前的例子。

钟芳蓉承认专业是自己选的。她从小就对历史和文物感兴趣。她的偶像是“敦煌女儿”范金石老师。面对未来的就业形势,钟芳蓉表示,她也考虑过,“因为是北大考古系,未来就业应该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平。” “我个人非常喜欢,我想只要喜欢就够了!”

钟芳蓉父母对此事的看法是:“我们不知道考古系是做什么的,也不知道什么职业赚钱。我们只能尊重她的选择,她也有选择自己喜欢的权利。她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她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农村人最关心的是钱,但他们对钱比较看淡。我们也相信,如果孩子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会更快乐。”

随后,北京大学通过官方微博回应此事:“在田野里教书,在实践中培养人。希望你能在北大考古中找到一生的挚爱!我在大学等你。”考古界大咖纷纷纷纷表达对她的支持,不少博物馆甚至直接给钟芳蓉送上了礼物。因此,钟芳荣被称为“考古界的宠儿”。

对于未来能否坚持,钟芳蓉说:“我觉得可以。即使我不喜欢某件事,我也可以继续做下去。如果我喜欢的话,我会坚持更久。我觉得每一次挖掘是一个发现和惊喜。” ”。

入学后,学院组织了一次考古活动,前往周原考古遗址。现实和她当时想的差不多,甚至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困难。她了解到,考古学是文科内的理工科学科,是田野与城市的结合,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钟芳蓉觉得,小时候在农村长大,跑遍漫山遍野的经历让她选择了田野考古。她想:“如果我能读研究生或者取得博士学位,将来从事田野考古或者当一名教师就好了。”

钟芳荣曾有机会见到考古界泰斗徐宏教授。徐教授说:“我们之前在考古组也讨论过,觉得对一个孩子评价这么高的话,会很尴尬,以后就得转行了。我有一个想法,当我想看的时候小钟,我必须告诉她,不要管别人怎么说,走你自己的路。”

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她最大的财富不是考了那么高的分数或者考上了北大,而是她敢于选择“我喜欢”的方向。绝对比完全听大人的话,选择一条“看似有前途的路”的方向要好。更加自信、独立的孩子,很可能会发展得更加自洽、顺利,无论有没有遗憾,无论走哪条路。决定在未来采取。这里的“大概率”难道不值得关注吗?

“认知吝啬”

填写高考申请书最大的陷阱不是你选择的是新闻专业还是生物化学专业,也不是社会上流行的“劝人学法,千刀万剐”“劝人”的说法。 “学医会遭雷击”,但你却不知道,面对人生这个重大决定,如何理性地做出决定,而不是依靠片面信念、线性思维、被一些偏激的意见所左右。

其实,张雪峰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是因为他的很多结论都比较极端,或者说极端的结论更容易打动人,这符合人们的“认知吝啬”处理规则。这是人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张雪峰确实掌握了新闻传播的规律!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在既不了解外界、也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做出的“盲盒”申请表呢?答案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信息充足,仔细想想!

首先,查找信息时不要偷懒。不管你是高分还是低分的学生,这几天,别忙着聚餐、补觉。不要把志愿申请直接交给父母,也不要听七姨八姨的话。讨论的时候,你得自己去寻找一些可靠的信息。不要认为参加考试后就完成了任务。如果你今天决策懒惰,将来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弥补。这个时候你就要做好接收海量信息的准备,甚至开夜车也是必要的。

其次,最可靠的信息来源是你喜欢的学校的官方网站,上面通常有学校的各种介绍、专业分布、学校规模、培养模式等。这些信息是由业内最了解的人撰写的。当然,现在每所大学都有招生办公室的电话号码。确定学校后,还需要打电话确认一些信息。有些细节对你来说可能很重要,比如入学后可以换专业吗?什么样的政策可以改变?我可以修读双主修或辅修课程吗?如果是大规模招生,录取后专业划分的具体条件是什么?例如,数学和地理可以注册为一个主要类别。你可以选择数学或地理吗?如果不能选的话,这两个专业的差别还是蛮大的。

第三,两者都听一下,你就会明白。不要只听一方的说法而相信另一方。如果以上信息还不够,可以到B站或者其他公众媒体上搜索。对于你想学习的大部分专业,你都可以找到在校学生的“个人考试经历”,以及各种避坑指南。不过,这些材料往往是一些up主根据自己的经历发表的意见。你必须听取两者的意见,才能辨别是非。

一般来说,大多数学生毕业后仍然要依靠自己的专业谋生。选择合适的专业将有助于他们进入自己喜欢的职业方向,而不会浪费宝贵的大学学习时间。只有热爱自己的职业方向才会对他们有所帮助。有利于事业的进步和成就,也有利于不断积累行业资源。我们今天报名时选择的专业和职业,将成为我们毕业时的“敲门砖”。它的作用至关重要,但相对短暂。从长远来看,能力、爱心、实际工作中的持续投入和工作成绩,以及思考自己想成为谁、想如何生活,才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是吗?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副教授)

高燕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收藏
分享
海报
35